您的位置:首页 > 足球资讯

前申花队长刘军:校园足球缺乏训练体系 俱乐部把足球变成了生意

  • 2024-04-20|
  • 作者:|
  • 来源:芒果直播

4月17日据《东方体育报》报道,前国足、申花队老队长刘军在接受采访时回顾了中国青训的发展阶段,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。

前国脚、申花老队长刘军,作为球员、教练、经理、讲师,经历了中国足球改革的全过程。现在,刘军受上海足协委托编写通用足球训练教材《青少年足球训练教程》。他对足球的赤诚和对球的热爱一如既往的强烈。他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回顾和分析,极具价值,值得深思。刘军表示:“希望大家能够碰撞出创意,让真正热爱足球、了解足球的专业人士参与进来,共同努力,集思广益,共同努力,让球真正发生。”

——谈足球比的不是物质是细节

刘军:当时的改革是把足球放在第一位。我是1989年加入上海一线队的,那是申花队的前身。当时物质问题基本解决了,比如场地问题。改革前,全国一些地方的场地条件比较差,很多球场连草都没有。然后是统一的服装。以前我们只在比赛时穿统一的队服,平时则随意穿着。当时教练开玩笑说我们是“正规军游击队”。穿上统一装备后,我们的精神状态焕然一新。最重要的是我们有“集体”的概念。

当时的相关改革让我们在物质上有了很大的提高,包括队员的待遇、住宿条件等等,当然最重要的是联赛赛制进行了改革,从赛制到主场制。离开系统。比如以前的赛制,集中在广东、山东或者安徽(赛区),一天一场或者两天一场,对于球员的恢复和球队的备战来说都不是很科学,而且更像是冠军赛而不是联赛。赛制改革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。我记得从江湾基地到机场,再到其他地方的漫长旅程。那时还没有程控电话,更没有手机。

许多年后,我们看到德国团队比世界杯早一年就开始寻找基地。想想当初的改革,我们就能明白细节对于足球来说非常重要。例如,这个基地必须在世界杯——期间为德国团队安排一切,包括去哪里最方便,包括有家的感觉的饭菜,包括家乡的音乐是最好的放松方式等等。我想强调的是,足球不在于物质,而在于细节。

——谈体测选拔人

刘军:徐根宝当时说过一句话:不被队员反对的教练不是好教练。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反对体测,但现在回想起来,体测还是比较公平的。作为一名职业选手,你的身体素质必须符合标准。国家队、国青队、国少队都有相应的标准。只有达到标准才可以加入团队,每个人都可以看到。但后来变成了谁组队选球员,感觉谁都可以进国家队。

——谈俱乐部让足球变成了生意

刘军:为了世界杯,我们“牺牲”了联赛,取消了升降级(从2001年到2005年,顶级联赛中国升降级一直不正常)。因为没有升降级,这期间发生了很多丑陋的事情。如“甲乙五鼠”、“输球得分中超”等。记得1992年“红山口会议”讨论第一次足球改革时,时任主席的袁伟民有一句“早警告》:“足球职业化改革将耗资数百万美元,我们不能走一些东南亚国家的老路,必须避免假赌博现象的出现。”

A级改组为中超(2004),对各俱乐部的硬件和梯队建设提出了要求。俱乐部的运作开始完全市场化。 中超A与A的主要区别在于年轻球员的培养进入了市场。

2003年之前,各俱乐部梯队仍是在体制内训练,包括少年体校。也就是说,后备人才的培养仍然是体育局负责的。 2003年以后,俱乐部全面负责后备人才的培养。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全国各地涌现了许多形形色色的足球学校。这些大多是短暂的,但也有像根宝基地这样的成功例子,为中国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国足。但从俱乐部的角度来看,足球是一门生意,为什么要搞青训呢?你可以直接购买。所以后来就出现了用5000万买一名青训球员的情况。

——人才培养不适合走市场化

刘军:之前我们在“足球要从小抓起”方面做得很好,重点是6到12岁、13到15岁、16到18岁三个阶段的训练,但后来改革了废除了这个宝贵的人才培养制度。这个阶段几乎是中国青训的“十年低谷”。现在回想起来,从1995年年龄段到2004年年龄段,我们几乎没有培养出一流的球员。联盟没有好的人才来充实它。根本原因是我们缺乏整体、系统的规划,而是一步一步来。

中国除了足球以外,其他运动大部分都还不错。中国国足球“完全市场化”后,训练体系出现了问题。 “市场化”意味着俱乐部的目标是盈利,自己培养人远不如买人划算。俱乐部不再愿意培养后备人才,而我们又废除了原本被证明是成功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,所以后备人才越来越少。

——谈现在要做的

刘军:很多足球界人士,包括一些前辈都说,我们以前一直否定我们的优良传统。看看日本、韩国,这几年我们和他们的差距越来越大。在我看来,他们的系统保持不变。就像电脑一样,硬件系统和操作系统都没有改变。改变的是增加了更好的配件、芯片升级或软件更新。日韩足球都在不断更新战术或者新的训练方式,但我们却在进行全方位的改变,尤其是最有价值的体系化。

更关键的是,我们似乎没有一个整体的规划,包括第一阶段的改革。对此,您可以参考日本。他们从1982年开始了长达40年的青训计划。从1982年到1992年,他们用了10年的时间才赢得了亚洲杯的冠军,拥有三浦志良这样的球员。后来有中田秀寿那一组,再后来就有香川真司那一组。每个群体中都成长着优秀的人才。反观我们,全社会达成的共识是足球不如上一代。原因是我们在执行相关重组方案时出现了问题。

我们现在反思的目的是如何去拾取我们曾经拒绝的美好的东西,如何学习我们没有的东西。最后由1和2得到3的结果。少年体校模式已经回不去了,但可以借鉴卡塔尔阿斯贝尔训练营的精英模式。接下来我们要考虑初中联赛和高中联赛。如何检验校园足球的发展水平,良好的联赛机制非常重要,而联赛的核心是培养人才而不是追求成绩。

目前校园足球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所谓的“631”(6所小学、3所初中、1所高中)金字塔式的培养体系。如果另一所大学带头,将会有更大的提升。还有一个问题。我们搞的是足球锦标赛,不是足球文化。我们的初衷不应该是追求结果,而是培养人才。所以9岁到12岁的训练,12岁会有选拔机制(通过联赛)。13岁到15岁,15岁会有选拔。 16岁至18岁,还有18岁的选拔。最后,由学校牵头,确保“631”体系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。

足球改革最好的阶段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。中期出现的问题是因为我们违背了足球的核心。 1998年,贝肯鲍尔在访问中国时表示:“足球运动的发展包括两个内容:高质量的联赛和青少年的培养。”我们改革的第一阶段包括青少年的培养和足球高素质的培养。联赛的。中期我们有高质量的联赛,但没有青年发展。后期我们有普及,但没有系统的精英培训。我们足球改革的每个阶段都有其成功之处。如果我们能够反思本质,去其糟粕,弥补各自的不足,那么我们足球的发展就基本上有了一个框架。

【资讯关键词】: 足球 中超 中国足球

回顶部